保健品能否摆脱“突然死亡”(二)

 人参与 | 时间:2023-12-02 12:17:54

    白峰认为 ,直销模式能够迅速超越传统营销模式的原因是 ,一 、传统营销的广告投放量大 ,但保健品行业整体信誉度比较差 ,所以效果不明显 。2002年 ,“九天绿”在电视上的广告投放额是2000万元,但销售额也差不多是2000万元 。二、走终端销售的渠道成本太大,今年 ,“九天绿”本来计划进驻上海的一家超市 ,但仅仅进场费就要60万元 ,还有上架费 、促销管理费等等,而且该商场规定 ,如果销售额连续3个月在超市排名后3位就要淘汰 。
    与此同时 ,直销的好处已经凸现。2003年,一直在中国市场探索直销连锁模式的安利 ,其保健品销量额已逾60亿,而今年预计销售8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 ,直销模式的优势正在于用口碑宣传替代了广告诉求。目前 ,除安利外 ,还有雅芳、玫琳凯 、天狮等企业都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 。
    白峰透露,由于政策的限制 ,大多数企业都没有直销资格 。但近年来兴起的会务营销与直销有异曲同工之妙。会议营销的第一步是选择目标客户,他们把目光一般都是瞄准老年人,因为老年人最孤独 ,子女一般没有时间陪在身边。为了消除老年人的疑虑 ,他们通常打着老年人保健协会的旗号。
    首先 ,业务员开始上门“探底”和亲情服务,以培养感情。目标客户锁定后,开始组织老年人联谊会 ,一般选择大酒店的会议室  ,给老年人一种开会的热闹感觉。联谊会开始时,有专家教授开始在台上演讲,而演讲的内容是保健的重要性等等 。
    然后 ,为老年人进行例行的身体检查。最后销售产品  。在销售时 ,一盒价值几十元的保健品往往零售价高达400-500元  。
    业内人士认为 ,会议营销和直销,都是面对面的营销方式,很适合保健品销售 ,除了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节约营运成本,增加回款能力之外,直销还特别有利于对消费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保健品企业对其产品的宣传,同时也避免了借助媒体炒作的传统营销的风险。
    但因为难以监管,不少保健品在会议营销中 ,鼓吹 、夸大产品的功效,甚至违规宣传能治病的疗效 ,所以有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该制定会议营销的相关规定。而另有人断言 :会议营销和直销都不应该是主流的销售模式。

被夸大的宣传暴利 ,厂家要的是暴利 !


   “其实,一个保健产品的寿命和它的美誉度,并不是看它采用什么销售方式,也不是看它做了多少广告,而是看它的企业文化和产品质量 。”香港康富来国际企业有限公司中国营销中心广告部经理习操说 。
    但是浮躁的心态早已蔓延于保健品行业内。某保健品销售部负责人魏先生自曝内幕说 ,保健品企业都有着“急功近利”的心态 ,大部分企业要求3至6个月市场就必须达到盈亏平衡  ,稳重一点的大概是一年。他们常常采用大规模广告轰炸和高密度销售网络等方式,在短期内迅速将预期利润收回。
  2002年 ,史玉柱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方宏进在深圳大学有过一次对话,史透露说,2002年“脑白金”的广告投放量是1个多亿 ,而且“很多企业 ,包括深圳也有一些,一年的广告投放量都超过一个亿 ,但市场回报远远不到这个数”。
    因此 ,伴随而生的两个问题是 :夸大宣传 、虚假广告和加违禁成分。就在巨能钙“出事”之前 ,由笑星赵本山代言的保健品“蚁力神”曝出因含伟哥成分而被禁用。而这一现象在保健品行业存在已久 。近几年 ,因同样问题被卫生部门查处的还有“常青春健美素” 、“消胖胶囊” 、“常驻青牌免疫胶囊”、“御芝堂减肥胶囊”  、“都瑞口服液”  、“神戈活力胶囊”、“启阳牌补元酒”等等。
    与此同时  ,虚假广告 、夸大宣传也是保健品行业的一个通病。中国消费者协会去年对保健品宣传内容进行了一次调查 ,结果表明 ,有70%以上的保健品存在这一现象。2001年10月国家工商总局曝光了10家影响恶劣、涉嫌广告欺诈的公司 ,其中保健品行业就占到8家。
   比如 ,三株口服液曾经利用宣传单散布“吃三株 ,治百病”、“吃三株,生儿子”之类的广告 。巨能钙的“8位博士、48位科学家、100项科学实践 、10年呕心沥血 ,终于研究出一种产品——那就是巨能钙”的广告也多为人诟病。“大连珍奥核酸”获卫生部批准的功能为“免疫调节”,但在长达139页的《神奇的核酸》一书中,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