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需要细看的食品标签 >>正文

需要细看的食品标签

青岛天梭手表维修网点4人已围观

简介 食品标签,是指在食品包装容器上或附于食品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说明物。它是对食品质量特性、安全特性、食用、饮用说明的描述,是生产商的自我声明,也是消费者选购食品的第一依据。有些...

    食品标签,是指在食品包装容器上或附于食品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 、吊牌、文字、图形  、符号说明物  。它是对食品质量特性 、安全特性 、食用 、饮用说明的描述  ,是生产商的自我声明 ,也是消费者选购食品的第一依据。有些商家为了自身利益 ,利用各种方式企图欺骗消费者,使他们买回的食品与目标食品不符 ,明明想买“橙汁”  ,买回的却是“橙汁饮料”。这种欺诈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去年10月1日,我国实施了食品标签两大新标准。新国标使消费过程更透明,消费者也能更放心 。   新国标规定 ,食品标签内容必须包括:食品名称 、配料表、净含量、制造者 、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厂名、厂址) 、产品标准号、质量(品质)等级 、日期标示和贮藏说明等等,若食品经辐照或由转基因原料制成 ,也必须明确加以标注。同时,消费者若发现并证实其标签的标识与实际品质不符 ,可以依法投诉并获得赔偿 。相信广大消费者通过了解以下食品标签相关内容,定能正确地解读食品标签,合理地维护自身权益 。 标签基本内容与消费陷阱  预包装食品:是指“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 、罐入 、容器中 ,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它与裸装食品相区别 ,强调的是“定量包装”和“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食品都是预包装食品。如袋装纯牛奶、白砂糖等 。   非定量包装的食品  ,比如由商店秤量销售的带包装纸的散装小块糖果就不属于预包装食品 。此外 ,不向消费者直接销售,仅供食品企业和餐饮业使用的原料、辅料,即使它有定量包装,如乳品厂购进的鲜牛奶 、白砂糖等也不属于预包装食品。  
    在包装上 ,一些商家常将过期的大包装食品化整为零 ,分解成小包装 ,消费者购买此类食品时只见小包装上标注着“生产日期见外包装袋” ,而外包装却不见踪影 。或者干脆将过期的话梅、饼干等食品的包装拆掉  ,当作零散食品就地出售,这种瞒天过海之术比比皆是。  食品名称 :新标准规定 ,食品名称必须采用表明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如使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牌号名称”或“商标名称” ,则必须同时使用表明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
    同一品种的食品 ,可能有不同的食品名称。例如 ,“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 ,由于加工工艺不同 ,红葡萄酒是带葡萄的皮、肉 、汁共同发酵 ,皮上的色素使酒产生色泽。白葡萄酒仅仅是葡萄汁发酵后制得的 。这两种酒的营养成份差别较小  。   有时往往标签上一字之差的同一品种的食品 ,它们的内容物可能差异较大 ,“果汁汽水”和“果味汽水”(例如 :桔汁汽水和桔子汽水)之不同在于前者含有水果汁,后者没有水果汁而是由水果香精 、食用色素、酸味剂和糖调制的 。“水果原汁”和“水果汁”也不同,“水果原汁”是原料水果经不同工艺加工得到的具有原水果的原有特征的制品。“水果汁”是用水果原汁经糖液 、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能直接饮用的制品。消费者千万别因一时疏忽,买回不满意的食品。   此外 ,新标准还加强了对容易造成消费者误解的食品名称的规整 。例如一些普通发酵饼干(俗称梳打饼干),只是添加了一种或几种维生素  ,签上的名称却是“多维梳打饼” ,消费者就会误认为是添加了多种维生素或多种纤维素 。一些不良商家的“高招”还在于在产品标签最醒目的位置写“酸牛奶” ,在不显眼的地方写上“乳酸菌饮料” ,或者用对比度不明显的颜色标注上“饮品”的字样 ,使那些粗心的消费者把“饮料”当成“酸牛乳”买走。   新标准不允许企业在标签上利用产品名称混淆食品的真实属性,欺骗消费者 。如“橙汁饮料”中的“橙汁”和“饮料”;“酸奶饮料”中的“酸奶”和“饮料”;“巧克力饼干”中的“巧克力”和“饼干”,标签上必须使用同一字号 。 配料:是指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的  ,并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 。各种配料必须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 。   配料不同的食品 ,即使名称相同 ,品质也不同。如普通白酒有的是用高粱为原料,有的是用薯干为原料 ,它们的色香味就不尽相同 。巧克力中的可可脂 ,有的是天然可可脂  ,有的是用类可可脂或代可可脂(属于廉价低档的替代性油脂),尽管其它原 、辅料相同 ,两者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就明显不同 。   以往食品配料表含糊的现象普遍存在 ,很多方便食品的外包装上只是标明使用了防腐剂,但是对于防腐剂的构成却没有明确的提示 。新标准规定 ,食品生产中用到的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等添加剂,商家都必须在配料表中标示其具体名称 ,如标明糖精、苯甲酸钠等 ,使消费者消费得明明白白。   同时,新国标还规定 ,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数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 ,就应在配料表中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例如“强化钙饼干”或“高钙饼干” ,都应标出钙的具体含量。   同样 ,如果在食品的标签上特别强调某种或数种配料的含量较低时 ,也应标示出所强调配料在产品中的含量 ,如“低糖”食品或“无糖”食品,就应标出糖的具体含量。 净含量 :所谓净含量是指除包装以外的可食部分食品的含量 。若食品包装容器中含有固、液两相物质时,除标示净含量外,还应标示沥干物(固形物)的含量 。如糖水梨罐头,标签中还要有其沥干物(梨块)的含量标注 。同一预包装内如果含有互相独立的几件相同的预包装食品时 ,在标示净含量的同时还应标示食品的数量或件数。有的食品包装又大又漂亮, 内容物却很少。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要注意包装上的净含量 ,莫被花里花俏的包装所迷惑 。

    标签中的几个重要时间 :
    生产日期  :是指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 。所谓最终产品 ,即完成了全部生产工序,经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的产品 。故生产日期并非一定指封口(封罐)完成后的日期。如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封罐、杀菌 、冷却后的日期是2006年1月10日,检验需要5天,若生产日期打印为2006年1月20日,只要保证不在2006年1月20日以前出厂销售都视为合法。
    保质期:又称最佳食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 ,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食品的特有品质。超过此期限 ,在一定时间内,预包装食品可能仍然可以食用。
    保存期:即推荐的最后食用日期,指的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  ,预计的终止食用日期。在此日期之后,预包装食品可能会发生品质变化,不再具有消费者所期望的品质特性,不宜再食用。  
    过去,一些不法商家或经销商常在食品标签这几个日期上做手脚,以期蒙骗消费者  ,获取不正当利益。如将保质期标为1~3个月  ,使消费者难以掌握  。如若过了一个月后食品变质了 ,只好自认倒霉 ,因为保质期可算是1个月;如若过了1个月后商品还在销售 ,则似乎也无可指责 ,因为保质期可到3个月。  
    有些袋装食品既没有标注生产日期 ,也没有标注保质期,有的则只注明保质期,没有生产日期,或写着生产日期见××处,却不见其踪影。相当一部分食品的生产期、保质期字迹模糊 ,消费者难以辨认 。还有的是标签连同食品一起被厂家“优惠”出售 ,商家则随卖随贴或用不干胶纸自行标注生产日期 ,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实际上已变成了经销日期。在一些超市的面点区 ,随处可见的是食品只有包装日期却没有生产日期,这种偷梁换柱企图以包装日期取代生产日期的戏法总是让消费者懊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  
    如今,新国标已明确规定 ,厂家应清晰地标示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如果日期标示采用“见包装物某部位”的方式 ,应标示所在包装物的具体部位,如 “封口”或“瓶盖”等部位。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 。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定要仔细查阅其生产日期,不要轻信包装日期之类的代名词。   此外 ,新标准还规定了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的食品种类 ,它们是乙醇含量10%或10%以上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 ,固态食糖类  ,其中“固态食糖类”包括白砂糖 、绵白糖 、冰糖、单晶体冰糖之类,但不包括糖果。 产品标准号:由一串中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卫生质量 。根据国标,现有食品标准分四类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又分为强制执行和推荐执行标准两种。国家标准以“G”开头  ,企业标准以“Q”开头 ,国家对食品的最低要求是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 ,若企业执行的是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则其质量一般要更胜一筹 。消费者购买食品时 ,要注意其执行标准的编号 ,因为一旦发生质量问题,这便是判定的依据 。
    看标签 ,买健康食品
  
    要想买回健康安全的食品,只了解标签的基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标签中出现的“纯天然”与“有机”是一个概念吗 ?“谷物糖浆” 、“氢化脂肪”又都是些什么成分  ?对人体有害吗 ?面对着众多让消费者如同雾里看花的标签名词,大家不得不急呼“借我一双慧眼”以求看个清楚明白 。 有机食品 、绿色食品 、无公害食品与纯天然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 、化肥、激素等化工合成物质 ,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的食品 。在国外,通常只有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的区分,而在我国还有“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通俗地讲,有机食品是精品 ,绿色食品是优良品,无公害食品是普及品 ,是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最低安全标准 。
    此外 ,不少食品生产厂家还打起了“擦边球”,如在包装上印上“天然”、“纯天然”或“绝对天然”字样 ,企图与有机 、绿色食品混为一谈